熊跟喵最喜歡吃肉圓了,QQ彈彈有嚼勁的外皮、炒得入味的內餡、再淋上甜甜鹹鹹的醬,ㄇㄨ~~ 到底這顆好吃的不得了的東東是怎麼出現的呢?
然可能有受福建一些食物的影響,但肉圓應該算是台灣本土的小吃吧? 相傳第一顆肉圓起源於彰化的北斗,大約在19世紀末時北斗正逢洪水肆虐,田地被淹沒的人們無奈之餘以採集自山邊的樹薯研磨後加糖蒸熟果腹,多年後居民就此認定這顆東西就是有史以來第一顆肉圓 (雖然裡面沒有肉…)! 後來經過改良,加入了豬肉和筍等餡料並廣為流傳,才逐漸發展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有趣的是,這則傳說也隨著時間一起演變,可能是台灣人對於番薯比較有感情,故事中的主角也慢慢由樹薯變成番薯了!
至於現今的肉圓呢,做法口感可是有地方差異的呢! 濁水溪以北大多是用番薯粉做外皮並大多會下鍋油炸,濁水溪以南則是以在來米漿為主角並省去這道工序直接清蒸 (雖然這也不是一定啦)。而這裡頭又有一個小故事啦! 1920年代,日本人在台灣培育出了好吃的蓬萊米,相較之下比較粒粒分明又硬硬的在來米栽種面積很快就下滑被蓬萊米取代,但由於在來米適合炊粿、製做米苔目等南部傳統小吃,所以還是在台灣南部保有了一席之地。後來,以米漿為主角的南部肉圓就出現啦!
說了這麼多,還是來一顆肉圓實在啦! 只是下次記得在咀嚼的同時,記得這顆小東西背後可是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喔!
參考資料: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5938&path=c&pnumber=1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